武汉120急救中心才进行了国内第一次直升机商业救护。目前,尽管厦门、北京等地都挂牌成立了空中救援中心,但是管理松散,难以形成有实效的救援力量。因此,目前航空医疗救援事实上还是依靠于政府和军队的力量,其发展的滞后,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。那么,航空医疗救援应如何走入寻常百姓家呢?
要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科学建立航空救援体系,既要考虑现实情况,又要考虑未来发展,有步骤、有目标地进行统筹规划,分期建设,稳步推进,不断完善。具体地说,就是要优化资源,集合现有可利用的航空医疗救援力量,包括运输航空企业、通航企业、军队、民间组织、医院等,并针对国情进行有效的布局和利用。比如,运输航空企业负责大量的物资和伤病员转运;军方负责灾区的组织救援;通航企业、警航等多个单位共同负责少量物资和轻伤病员,以及城市、乡村的医疗救援?
如今,有多少医院有自己的直升机停机坪?有多少城市设施,如体育场、操场、广场等可以作为临时起降点向航空医疗救援开放?即使出动直升机进行救援,也常常面临着无处可降或者由于起降点过远需要二次转运的问题。
资料显示,截至2011年底,我国的通用航空机场及临时起降点只有286个。因此,要发展航空医疗救援,政府必须着眼于加快小型通航机场以及临时起降点的建设。符合要求的学校操场、广场、体育场所向航空医疗救援免费开放,所有三甲医院应配备不少于2个直升机坪,鼓励五星级酒店、度假村、高尔夫球会所等单位修建直升机坪,同时对通航企业修建通航机场或临时起降点进行补贴。